"众叛亲离"出自哪里?
成语"众叛亲离"最早出自《史记》中的《项羽本纪》。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,他在楚汉战争中败给了刘邦,最终自刎而死。在《史记》中,有这样一句话:“项羽众叛亲离,乃自以为天下悉已归己也。”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项羽身边的人纷纷离去,最终导致他孤立无援的局面。
历史事件:项羽作为楚国的一位将领,曾经在楚汉战争中取得过一系列的胜利,甚至一度占据了大片领土。然而,随着战局的逆转,项羽的身边开始出现了离去的人。他的部下韩信投降了刘邦,使得项羽的军队陷入了人心涣散的局面。同时,项羽的心上人虞姬也离他而去,使得他在情感上也备受伤害。
历史影响:"众叛亲离"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困境中身边的人纷纷离去,孤立无援的境地。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任何一个人在关键时刻朋友离去、亲人背叛的情况,形象地表达了孤独无助的心境。
人物点评:项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军事将领,其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,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故事。他的悲惨遭遇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,成为了"众叛亲离"这一成语的来源。在历史长河中,项羽虽然最终失败,但他的一生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。